close

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轉發省經濟和信息化委貴州省綠色制造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的通知(黔府辦發〔2018〕14號)

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轉發

省經濟和信息化委貴州省綠色制造三年

行動計劃(2018—2020年)的通知

黔府辦發〔2018〕14號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各縣(市、區、特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省經濟和信息化委《貴州省綠色制造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已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轉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貴州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8年4月4日

聯毅家電生活館|台中家電行|台中家電行推薦 (此件公開發佈)

貴州省綠色制造三年行動計劃

(2018—2020年)

省經濟和信息化委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加快建設國傢生態文明試驗區(貴州),積極推進綠色制造體系建設,促進工業綠色發展和轉型升級,根據《國傢生態文明試驗區(貴州)實施方案》《中國制造2025》《工業綠色發展規劃(2016—2020年)》,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和自覺踐行新發展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堅決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深入實施工業強省戰略和大生態戰略行動,推動工業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以促進工業全產業鏈和工業產品全生命周期綠色發展為目的,統籌推進綠色產品、綠色工廠、綠色園區和綠色供應鏈全面發展,加快節能降耗、清潔生產、資源綜合利用和循環經濟等重點工程建設,全力打造高效、清潔、低碳、循環的貴州綠色制造體系,為建設國傢生態文明試驗區(貴州)提供基礎保障。

二、主要目標

——到2018年底,粉煤灰綜合利用率超過90%,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超過60%,規模以上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在2015年基礎上下降12%,建成工業綠色示范園區10個以上,全省工業能源利用率顯著提升,工業綠色化改造取得積極進展。

——到2019年底,煤炭、電力、化工、冶金、有色、水泥等主要產品單位能耗水平均大幅下降,單位工業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15年下降18%,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和強度明顯下降,工業節能環保產業與綠色制造市場化機制協同推進。

——到2020年底,全面實現磷石膏消大於產,且消納磷石膏量按10%的年增速遞增,赤泥、電解錳渣等綜合利用關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綠色產品、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等標準體系更趨完善,基本建成符合貴州發展實際的綠色制造體系。

三、重點任務

(一)深入開展產業綠色化改造。以優化實施“千企改造”工程為重要抓手,加快傳統產業綠色化升級改造步伐,以煤炭、電力、化工、冶金、有色、建材等傳統行業綠色升級改造為重點,應用先進適用技術和現代信息技術,加快傳統產業技術升級、設備更新、數字化和綠色低碳改造,提升能源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效率。以“千企引進”工程為平臺,深入開展工業強基補鏈招商引資,加快發展醫藥、天然飲用水、原材料精深加工、綠色輕工、再生資源、新能源汽車、新型建築建材、節能環保裝備制造和服務等工業綠色經濟產業,重點開發一批具有比較優勢和地方特色的產品,積極培育形成新的經濟增長極。以“萬企融合”行動為載體,著力推動互聯網與綠色制造深度融合發展,支持實施煤層氣、頁巖氣勘查開發利用工程,發展分佈式能源、光伏電站及分佈式光伏發電、風力發電,進一步提升能源、資源、環境智慧化管理水平。(責任單位: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國土資源廳、省環境保護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質監局、省安全監管局、省能源局、省投資促進局、省大數據發展管理局;各市〔州〕人民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

(二)紮實推進工業綠色化轉型。著力構建綠色工業轉型體系,加快關鍵技術研發與產業化,強化試點示范和綠色監管,力爭在貴陽、遵義、六盤水等重點區域,能源工業等重點領域綠色化轉型上取得突破,引領和帶動傳統工業綠色清潔和可持續發展。依法依規和依據能耗、環保、質量、安全、技術、產能標準要求,加快推動淘汰落後產能。嚴格控制高耗能行業產能擴張,落實節約能源法、環境保護法、產品質量法、安全生產法等法律法規和《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修正)》,強化環保監管,有效控制低水平、低層次煤炭產業規模,重點控制鋼鐵、電解鋁、水泥、平板玻璃等產能嚴重過剩行業新增產能,嚴格落實產能“等(減)量置換”要求,有序化解過剩產能。(責任單位: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環境保護廳、省質監局、省安全監管局、省能源局;各市〔州〕人民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

(三)不斷提高生產綠色化水平。持續開展清潔生產審核工作,嚴格執行國傢頒佈的清潔生產標準、清潔生產評價體系,加大強制實行清潔生產力度。針對主要污染物減排緊密相關的行業、重金屬污染防控行業和資源消耗、污染排放集中的領域,以及烏江、清水江、赤水河等重點流域內的重點工業企業,大力推進清潔生產審核,創建一批清潔生產示范企業。加快清潔生產技術推廣應用,重點研發節能節水、有毒有害原料(產品)替代和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重金屬污染消減等方面新技術,限制電器電子、染料顏料制造、化工、有色金屬、醫藥等重點行業有毒有害物質使用,降低污染排放強度。推進重點行業、基礎工業的清潔生產改造,從源頭消減污染物產生,革新生產工藝裝備,鼓勵企業采用先進適用清潔生產工藝技術實施升級改造並推廣運用。開展綠色供應鏈創建工作,在電子電器、汽車、機械制造等重點行業,以及大型成套裝備等重點領域選擇一批代表性強、行業影響力大、管理水平高的龍頭企業,加快建立采購、生產、營銷、回收及物流體系,探索運用綠色供應鏈管理體系助推綠色發展。(責任單位:省環境保護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發展改革委、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商務廳、省大數據發展管理局;各市〔州〕人民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

(四)加快促進園區綠色化發展。加快改造和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園區,著力提升園區發展水平,制定並實施推進綠色園區建設發展實施意見。優化園區總體佈局,圍繞綠色經濟培育主導產業,嚴把園區項目準入關,嚴格控制高環境承載、高環境風險項目入園,著力引進產業帶動型、科技創新型、生態環保型項目。加快園區產業轉型升級,推動園區實施綠色制造,延伸完善綠色產業鏈條,推動園區內企業開發綠色產品、主導產業創建綠色工廠、龍頭企業建設綠色供應鏈。推進園區及企業排放治理,建立健全環境監管治理長效機制,完善園區環保基礎設施建設,推動企業升級改造和園區污染源整治,實現污染源排放全面達標。以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為基礎,積極培育創建清潔生產、資源綜合利用、循環化改造、節能及綠色發展綜合性示范園區。(責任單位: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商務廳、省科技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環境保護廳;各市〔州〕人民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

(五)大力推動能效綠色化提升。通過引導推動全省工業綠色化發展,積極促進能效對標,實施能效“領跑者”制度,全面提升能源利用水平。結合國傢“十三五”能源雙控目標,研究探索用能權跨區域、跨行業交易,在確保工業穩步發展的同時,合理引導能源需求調配。鼓勵並扶持專業節能服務機構在全省工業領域采用設備融資租賃、合同能源管理等方式參與工業節能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圍繞工業鍋爐(窯爐)改造、工業餘熱餘壓利用、電機系統節能,推動工業企業節能技改,建設純低溫餘熱發電、壓差發電、副產可燃氣體和低熱值氣體回收利用等裝置和設備,推進專用設備節能改造和餘熱餘壓利用。針對火電、化工、有色等行業,采取機電類節電、無功補償、更新節能變壓器、綠色照明等一攬子節電技術措施,形成一定量的節電能力。開展全覆蓋節能監察,進一步完善能源計量體系,推動重點用能單位按標準要求配備能源計量器具。綜合考慮高耗能行業的能源消費量、節能潛力、節能技術發展趨勢以及能耗統計、計量、標準等情況,通過樹立標桿、政策激勵、提高標準,形成推動高耗能行業能效水平不斷提升的長效機制。(責任單位: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環境保護廳、省質監局、省發展改革委、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能源局;各市〔州〕人民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

(六)鞏固深化資源綠色化利用。不斷提高工業固體廢物資源綜合利用水平,按照嚴格控制增量、逐年消減存量的要求,深入開展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專項行動,鼓勵支持磷石膏(脫硫石膏)、赤泥、電解錳渣、粉煤灰、煤矸石、尾礦、冶煉廢渣、酒糟等大宗固體廢物的綜合利用規模化、產業化項目建設,建成一批工業固廢資源綜合利用示范基地(園區)或企業。推進工業企業節水利用管理,落實節水優先方針,加大對鋼鐵、化工、食品、紡織染整、造紙、火電等高耗水行業節水力度,推行合同節水管理,提高水循環利用率,推動工業廢水處理利用,推廣特許經營、委托運營、合同節水等節水模式,提高節水管理和水資源利用率。大力推進循環經濟示范基地加快建設,實現區域內行業間橫向耦合、生態鏈接、原料互供、資源共享,探索建立適合行業特點和區域特色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提高主要資源產出率。大力培育再制造產業,推進汽車零部件、工程機械、電機產品、通信設備等的再制造,推進相關企業開展再制造試點建設,加快完善有利於再制造產業發展的逆向物流體系,探索建立再制造舊件溯源及產品追蹤信息系統,提高再制造產品的自我診斷和在線監測能力。(責任單位: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水利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環境保護廳、省商務廳、省能源局;各市〔州〕人民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

(七)重點強化科技綠色化創新。推動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等聯動,實施綠色制造產業核心關鍵技術聯合攻關,重點研發磷石膏、赤泥等工業廢渣的循環利用,加強對磷石膏、赤泥、電解錳渣等大宗固廢綠色化處置的產業化攻堅,積極推進磷石膏等固廢綠色化處置創新平臺建設。分行業分領域組織編制《貴州省節能新技術(產品)推廣目錄》,支持綠色制造共性技術研發,推廣應用先進、成熟的節能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和新材料,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積極開發綠色產品,鼓勵企業應用輕量化、模塊化、集成化、智能化等綠色設計共性技術,采用高性能、綠色環保新材料,開發具有無害化、節能、環保、高可靠性、長壽命和易回收等特性的綠色產品。(責任單位:省科技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環境保護廳、省發展改革委、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各市〔州〕人民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

(八)深度實施環境綠色化整治。建立健全污染物排放許可制度,以行業排污許可證申請與核發技術規范和排放標準為依據,實行企事業單位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加強對工業污染排放整治,開展工業污染源普查排查工作,實施重點行業治污減排專項行動。強化對工業污染排放及處理設施的在線監測監管,對不能達標排放的企業停產整頓;對利用率較低、利用技術不成熟的大宗固廢全面實行無害化處置、堆存並加大監測和評估,確保環境安全;依法依規嚴厲打擊偷排、直排、漏排、超標排污等違法排放行為和違規處置危險、固體廢物的行為。嚴格控制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行業擴大產能,以重大污染源治理環境提升改造為重點,將符合條件的企業納入“千企改造”工程,加快改進生產工藝,實行綠色化改造,減少污染物排放,加大對重大污染源的環境提升改造。(責任單位:省環境保護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安全監管局、省質監局、省食品藥品監管局;各市〔州〕人民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增強責任意識。各地各部門要將綠色制造三年行動計劃作為推動國傢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明確責任領導、工作專班、推進事項和完成時限,結合本地實際制定實施方案和年度計劃,每季度次月上旬向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報送工作推進情況、存在問題和工作建議,共同分析問題、破解難題,確保工作項目化、實物化推進落實。省有關部門和單位要督促企業全面落實綠色制造主體責任,特別是對企業節能減排領域的不良記錄,按規定納入征信管理系統,強化環境保護激勵約束作用,推進金融機構共享環境執法信息,確保綠色制造各項任務順利推進。(責任單位: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環境保護廳、人行貴陽中心支行、省發展改革委、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政府金融辦;各市〔州〕人民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

(二)加強財稅支持,強化政策引領。積極爭取國傢有關部委對我省綠色制造投資重大工程和重點項目的支持,主動爭取工業和信息化部等部委對我省智能制造綜合標準化與新模式應用專項、綠色制造系統集成專項資金等支持,力爭資金盡快到位。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扶持綠色制造的各項政策措施,各級相關產業發展專項資金要積極支持生態產業發展,對綠色化改造行動迅速、主導產業突出、聚集效應明顯的園區給予優先扶持。積極落實國傢支持節能減排的各項稅收優惠政策,嚴格執行差別電價和懲罰性電價,探索出臺鼓勵工業節能的綜合價格政策。(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環境保護廳、省財政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地稅局、省能源局、省國稅局;各市〔州〕人民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

(三)強化金融創新,拓寬融資渠道。結合國傢級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建設,推動金融機構完善綠色授信制度,開發以碳排放、排污權為抵(質)押品的綠色信貸產品,運用綠色信貸機制和綠色綜合融資服務手段,加大對綠色制造項目的支持力度。鼓勵符合條件的銀行業金融機構發行綠色金融債券,引導具備資質的大型企業發行綠色企業債券和綠色公司債券,探索綠色信貸資產證券化模式。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和外資進入綠色制造領域,支持融資性擔保機構加大對綠色產業領域的擔保力度。(責任單位:省政府金融辦、人行貴陽中心支行、貴州銀監局、貴州保監局、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財政廳、省環境保護廳;各市〔州〕人民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

(四)完善法規標準,強化監督管理。建立綠色指標統計評價體系,建立完善用能權、碳排放權、排污權、水權等交易制度,加快碳排放交易中心建設,大力推進環保、節能、低碳、節水、可再生循環等綠色產品認證,加快健全全省綠色制造政策法規標準體系。加快建立健全環境影響評價、排污許可、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環境信息公開等制度,提高排污標準,強化排污責任,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推進企業環境信用評價體系建設,建立生態保護修復和污染防治區域聯動機制,完善生態文明績效評價考核和責任追究制度,嚴格執行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責任單位: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發展改革委、省環境保護廳、省質監局、省安全監管局、省統計局、省食品藥品監管局;各市〔州〕人民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

(五)突出宣傳引導,提高全民意識。充分利用報刊、廣播、電視、網絡、“兩微一端”等媒體工具,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普及綠色產業知識,推廣工業節能減排先進經驗和做法。充分發揮公益組織、行業協會、產業聯盟等機構的作用,宣傳綠色制造政策、展示綠色制造實施成果、推廣綠色產品、倡導綠色消費,進一步提升全社會綠色意識、參與度和積極性,為綠色制造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鼓勵引導公眾自覺抵制和依法舉報工業環境污染及環保失職瀆職行為,加快形成綠色發展的良好氛圍。(責任單位: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網信辦、省新聞出版廣電局;各市〔州〕人民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

台中電器批發台中電器行
arrow
arrow

    ems288eg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